V-52 世界局势与神的行动
诗歌:758
读经:
结一15-16 我正观看活物的时候,见活物的四个脸旁各有一轮在地上。轮的样子和作法,看来好像水苍玉。四轮都是一个样式,样子和作法好像轮中套轮。
一个历史的事实─世界局势总是主在地上行动的指标
世界局势最近有了许多重大的改变。世界局势总是主在地上行动的指标,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。有人说圣经是犹太人的历史。然而,这种领会并不完全正确。说圣经中的历史是以以色列为中心是对的,但圣经不只是犹太人的历史,圣经乃是神经纶的历史。以色列一直是神在地上完成祂经纶的中心。神不只关心犹太人的历史,祂更关心祂在地上正在完成的经纶。祂经纶的完成与世界的局势很有关系。
轮中套轮─主在我们行动里的行动
以西结第一章里最大的启示乃是轮中套轮(15~16)。我们所出版“以西结的异象”一书,说到这个启示(见该书第七篇)。轮是为着行动。主的行动和我们的行动都是以轮来表征。轮中套轮就是主在我们行动里的行动。神的子民行动,神就行动。若是神的子民没有行动,神也就无法行动(世界局势与主行动的方向,二、六页)。
历史上的四件大事
人类的历史跨越六千年—基督以前四千年和基督以后二千年。已过这两千年有四件大事。神要完成祂在地上的定旨,就需要引导政治局势。地上整个政治局势,都在神的主宰权柄之下。
罗马帝国的建立
已过两千年,头一件历史大事乃是罗马帝国的成立与建立。罗马帝国是该撒亚古士督(Caesar Augustus)大约在主前三十一年,就是基督出生以前大约三十年的时候建立的。这帝国的建立乃是为着福音的扩展、繁殖。罗马帝国在基督出生以前建立,为着福音扩展到天下各族铺路。在罗马帝国建立以前,地中海四周的各民族完全是分裂的。乃是罗马帝国使希腊语成为地中海四周各民族的国际语言。当传扬福音的时候来到,地中海周围所有的民族,都已经能通晓同一种语言。希腊语这一种语言,就足以用来传扬福音。不论使徒们到那里,都没有语言的问题,因为罗马帝国已经为着福音的广传,作成了这件奇妙的事。
改革运动和新大陆的发现
召会产生之后,开始走下坡且堕落,至终达到黑暗时期。这时路德马丁被主兴起,恢复关乎因信称义的真理。在神主宰权柄之下,哥伦布也大约在那时候发现了美洲大陆。召会的改革运动和新大陆的发现,释放了人在天主教禁锢下的心智。从那时候起,科学也进步,工业也发达了。因着科学和工业,许多“主义”相继产生,譬如资本主义、社会主义,至终由于生产过剩,产生了帝国主义。这一切主义都是错的,但我们必须认识,神主宰的加以利用,以开启分裂且关闭之人的门。这是历史上第二件大事—借着路德马丁所领导的改革运动,以及新大陆的发现,释放了人在天主教禁锢下的心智。历史告诉我们,这些事件带进人类思想上的大改变。
英国击败西班牙
历史上的第三件大事乃是西班牙被英国击败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,西班牙成为全世界的领导强权。因这缘故,中美洲和南美洲都是讲西班牙语的。所谓的拉丁美洲,实际上是西班牙美洲。既然西班牙全力支持天主教,神就兴起英国击败西班牙。仅仅一场海上的小战役,西班牙就被击败了。从那时候起,英国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主要势力。因此大英帝国称为日不落国。英国成为这样一个扩展到全世界的强权国家,神就用此来扩展祂的福音,不是借着天主教,乃是借着更正教的传教士。借着历史上这第三件大事,福音传到各大洲的每一角落,特别传到了亚洲、非洲和大洋洲;天主教在这几洲不是那样盛行。这是神主宰的作为,将福音带到所有的国家(一个新人,一七至二○页)。
美国的兴起
今天主需要祂恢复里的真理被传到全地。美国这块哥伦布所发现地上最后的大陆,正为主使用来为着祂的恢复。这也是在主的主宰之下,为着完成祂新约的经纶。为着更详尽的看见世界局势与主行动之方向的关系,我建议你们读“世界局势与神的行动”一书。在这本书里,我题到主的恢复是主终极的行动,并且美国将成为地上最后的强国,为主使用来完成祂的行动(世界局势与主行动的方向,四至五页)。
最后一步—新妇就会预备好,让祂回来
必须有好些人,不只少数,真正认识基督是何等奇妙的人物。祂必须是我们的生命,我们必须活祂。我们必须被祂渗透并浸透。我们全人必须被祂的感觉、思想、和祂一切的所是灌注。我们必须借着祂在我们里面涌流的生命,一点一点得着变化,而在生命里长大。这样,我们就能与同作信徒的人建造起来。在我们的所在地就会有一个灯台。新妇就会预备好,让祂回来。这是主今天所寻求的。我称它为第四步。为着第一步,福音的开展,神预备了罗马帝国。为着第二步,归回圣经,神预备了德国。为着第三步,福音的恢复、圣经的教专、以及正确的聚会─已过两个世纪神使用了大英帝国。最后,为着第四步,神预备了美国。人类历史上所有大的转折点,都配合神在地上的行动。实际上,人类历史上一切的大事,都是神为着祂在这地上的行动而预备的(世界局势与神的行动,四○至四一页)。
参读:世界局势与主行动的方向,第一章;一个新人,第二章;世界局势与神的行动,第四章。